在儿科临床中,有一种常见的现象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:孩子先是突发高热,体温飙升,紧接着在烧退后,皮肤上便出现了斑丘疹,而这些疹子又会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。这种现象,医学上称之为“幼儿急疹”,也常被称作“婴儿玫瑰疹”。
幼儿急疹是一种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(HHV-6)等病毒引起的婴幼儿急性发热性皮疹疾病。它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期,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宝宝更为常见。发病初期,患儿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,体温往往超过39℃,甚至达到40℃以上。高热可能持续3到5天,期间可能伴随轻微流涕、咳嗽、食欲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。
然而,就在家长们为孩子的持续高热焦急不已时,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:随着体温的逐渐下降,孩子的皮肤上开始出现了红色的斑丘疹。这些疹子通常先从颈部和躯干开始,然后迅速扩展到面部和四肢。疹子呈玫瑰红色,按压后会褪色,且一般不伴有瘙痒感。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疹子看起来令人担忧,但它们却预示着疾病已经接近尾声。大多数情况下,疹子会在1到2天内自行消退,不留任何痕迹。
幼儿急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,但普遍认为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。在高热期间,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并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,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,从而出现高热。而随着病毒的逐渐清除和免疫反应的减弱,体温恢复正常,疹子也随之出现并消退。
对于幼儿急疹的治疗,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。在高热期间,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,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,以防高热惊厥。同时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让孩子多喝水,以补充因高热而流失的水分。在疹子出现后,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卫生,避免抓破疹子引发感染。
苏州肤康皮肤病医院提醒您:幼儿急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意味着它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恢复。虽然发病过程可能让家长感到担忧,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,孩子很快就能恢复健康。因此,家长在面对幼儿急疹时,应保持冷静和耐心,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。